所在位置:首页>科普工作>王康聊植物

难忘色季拉山上的塔黄

来源:王康聊植物 2018-08-21 本文被阅读过4986 [打印] [保存] [大字体] [中字体] [小字体]

进藏的次数不多,但相对于大城市拉萨来说,我更喜欢林芝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。林芝城区不大,海拔不高,四通八达,吃住方便,口味儿多样,更重要的是周边地区地势起伏大,崇山峻岭褶皱丰富,植物种类繁多,正是寻花看植物的理想之地。

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

去林芝的旅游者总要去鲁朗林海看看,途中必定要经过色季拉山口,这里的海拔很高,已经接近5000米,高原反应就像紧箍咒一样,让很多原本生龙活虎的人迅速变得安静迟缓,最多硬撑着远眺一下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,照相留念,然后匆匆乘车下山去鲁朗小镇来上一顿石锅鸡,“补一补”缺氧的大脑。

远眺南迦巴瓦峰

然而,对于喜爱高山植物的人来说,色季拉山口的海拔正是令花痴们振奋的高度。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,披上雨衣,带上水、干粮和相机,沿着藏族同胞放牧的山路向更高的流石滩进发,因为那里有一种叫塔黄(Rheum nobile)的植物在等着花痴们去膜拜。

塔黄(Rheum nobile)

塔黄也叫高山大黄,与普遍栽培的药用大黄(Rheum officinale)同科同属,在开花阶段体型都会变得硕大无比。但生活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,与周围的植物比起来,塔黄就显得格外醒目了,再加上明亮的黄色,简直就是鹤立鸡群。流石滩上的植物本来就不多,如果有花期的塔黄出现,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,哪怕是相隔几个山头的距离。

塔黄(Rheum nobile)

塔黄醒目的黄色来自花序外面起保护作用的、巨大的叶状苞片,这些苞片其实就是特化的叶片,只是没有了叶绿素或者叶绿素的含量很低,质地也薄了很多,这样的气质让苞片的透光率比普通的绿色叶片高效很多,主要功能也不再是进行光合作用了,而是像阳光板一样,一片接着一片,一片压着一片,形成一个垂直的联栋温室,让里面的花序远离“室”外恶劣天气的侵袭,尽情地开花结果、传宗接代,同时也给传粉的昆虫提供一个五星级的、吃喝不愁的、温暖舒适的环境,让虫虫们没有压力的辛勤工作,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互惠互利,共同抵御着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。

塔黄(Rheum nobile)花序的叶状苞片

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,人为扰动是目前最大的威胁因子。草药采挖、过度放牧、修建公路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现象威胁着色季拉的青山绿水。单就塔黄的情况来说,也不容乐观。在与放牧的藏族同胞交谈过程中,了解到每年的十月份总会有人采挖临近开花阶段的塔黄根茎,进入草药市场销售。这一情况日益加剧,以至于色季拉的塔黄数量呈现锐减态势。

塔黄(Rheum nobile)

塔黄的根茎在市场上仅能冒充药用大黄,或者混在其中,以次充好,行话称之为“土大黄”或“山大黄”。即使站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反方向来思索一下,这样的采挖也是逻辑不顺,先不提风险大和获利少,单说诚信问题,我觉得也没有职业道德,不是吗?盗者尚有道也,那挖塔黄者的“道”又是怎样的呢?百思不得其解。

塔黄(Rheum nobile)

站在高山之巅,风里雨里,寒冷与饥饿都是旅行赐予的快乐,大脑里除了高原反应引起的隐隐作痛以外,什么也没有,这样放空的状态正是高原对我们心灵的洗涤,当俯首看着高山草甸的烂漫,抬头凝视屹立面前的塔黄,我不禁潸然泪下。

色季拉山上的高山草甸

我不知道未来我还会进藏多少次,但是,我知道明年我还会来色季拉看塔黄。

作者:王康

文章主题词: 塔黄 色季拉

扫一扫关注微信Plant-Talk

主办单位:中国林学会科普部 运营维护:全国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服务平台

京ICP备11018464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9524 号

微信

微博